活力运动人生

你的位置:活力运动人生 > 中国篮球 >

天价顶薪败给一个章,28岁国手放弃铁饭碗,却因流程拖延恐失业_王奕博_编制_浙江

点击次数:198 中国篮球 发布日期:2025-10-12 07:51:59
王奕博坐在青岛男篮夏季职业联赛

王奕博坐在青岛男篮夏季职业联赛 的后备 席上篮球比赛nba直播回放,身穿崭新的运动服,却始终无法上场。 这位28岁的后场球员与浙江男篮的合同已在7月到期,青岛队为他开出的3年1800万元顶薪合同摆在眼前,而浙江队受限于顶薪名额(吴前、程帅澎、刘泽一已占满),只能提供3年1200万元C类合同。

按照CBA规则,母队无法匹配顶薪时,球员可自由转会,新俱乐部仅需支付原俱乐部一年薪水(约600万)作为培养费。

青岛早已备好这笔钱,但浙江队拒绝提供收款账户,理由是“球员所有权不属于俱乐部”。

他不仅是浙江稠州男篮的职业球员,还是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在编人员,属于体育局系统的事业编制。

这种双重注册身份源于CBA早期的历史,2005年职业化改革时,大部分地方体育局退赛俱乐部股东序列,仅剩浙江、江苏等少数省份保留股权结构。

浙江稠州男篮由稠州银行工会持股80%,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持股20%,后者正是王奕博的编制归属单位。

展开剩余69%

转会因此需要两道盖章:浙江男篮俱乐部的放行证明和浙江体育局的注销编制证明。

体育局给出的理由是“辞职需走审批流程”,而流程何时完成无人知晓。 王奕博态度决绝,已主动向体育局提交辞职报告, 篮球新闻资讯放弃编制身份及双份工资(俱乐部薪资 体育局福利)。

但体育局并未加快处理, 葡超新闻网反而强调“流程需要时间”,网球新闻若8月31日CBA注册截止前未获批,他将无法注册,新赛季面临无球可打。

今年正值全运会年,王奕博作为浙江青训体系培养的核心球员(浙江体育局持股俱乐部20%),一旦转会,体育局对其是否全力出战全运会失去约束力。

关键是,体育局与俱乐部利益共享,放走王奕博意味着人才流失和潜在战绩损失。 青岛男篮记者杜金城直言:“这个年代再拿体育局出来说事就是耍无赖。 ”

王奕博队伍 已向CBA公司和中国篮协注册部申诉,英超直播要求按现行规则直接注册青岛。 但CBA方面建议其转向中国篮协纠纷解决委员会申请调解。

矛盾在于,调解流程同样耗时,即便篮协介入,也难以保证在8月31日前解决。 青岛队主指导教练员刘维伟对此束手无策,他曾是王奕博在浙江队的指导教练员,深知球队急需补强后场,而王奕博的场均5.7分、3.0次助功 正是关键拼图。

天津队的金鑫、孟子凯曾为转会北控主动辞去编制,最终成功。

媒体人付政浩指出,CBA仅剩浙江稠州和江苏肯帝亚两家俱乐部仍有地方体育局参股,这种股权结构让球员转会深陷行政泥潭。

距离注册截止仅剩19天,王奕博的职业生涯悬于一线。 若流程未走完,他要么接受浙江队的低薪合同,要么被迫停赛一年。

青岛队随队记者透露,球队已做好所有合规准备,甚至让王奕博提前随队练习 ,但所有权争议让一切停滞。

浙江体育局的一句“走流程”,可能让600万年薪化为泡影,也让CBA职业化规则在行政壁垒前沦为虚设。

网友嘲讽:“职业职业联赛 搞了30年,还在因编制闹纠纷。 ”媒体人“别跑刚背猪”更呼吁:“一个球员,一份合同,一家公司,一个主体,做到这点很难吗? ”

而浙江队一面用顶薪规则锁死其他核心球员,一面用自身制度缺陷限制王奕博转会,被批“于情于理难让人共情”。

王奕博的转会僵局篮球比赛nba直播回放,成了CBA职业化进程的一面镜子。 当球员为自由放弃铁饭碗,规则却败给一纸公章,这场个人与体制的博弈,结局仍卡在体育局的审批流程里。

发布于:内蒙古自治区